國產變頻器品牌發展情況 再續行業發展新輝煌
2012年09月20日 11:39:45
人氣: 25357
來源: 百方網
變頻器作為具有節能、調速等性能優勢的現代化產品,在十二五時期一系列環保政策及約束性指標的持續驅動下取得了長足進展,成為續寫品牌發展新篇章的核心支柱,備受市場青睞。與此同時,由中國變頻器網打造的我國變頻器行業內的品牌盛會——“中國變頻器行業0品牌盛典”的盛大開啟,又為我國變頻器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變頻器網通過聯手新浪、搜狐、騰訊、網易等國內網站,以的品牌盛世為我國變頻器行業的向榮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目前,在廣大網友的支持與參與下,活動正處在如火如荼的投票階段。截止到9月15日,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53票的品牌人氣優勢位居品牌榜的首位,大陸希望、上海新時達以121、109票的人氣數分列品牌榜的第二、三位。
9月1日至11月1日,在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投票階段中,北京動力源能否保持品牌優勢,穩占我國變頻器行業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中國變頻器網在此等待您的抉擇。在此期間,您的一票將是企業反敗為勝,實現長久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讓我們攜手共鑄我國變頻器行業的先鋒力量,以對品牌發展的不懈追求開啟我國變頻器行業綠色經濟發展的新篇章!在大規模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中,變頻器在電力電子技術與信息通訊技術雙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藉由變頻器,住宅所有者及公共事業經營者,便有可能實現分布式及集中型再生能源系統的所有便益性。變頻器產業開始迎向了技術革新集中的變動時代,這同時也是混亂的時期。
總體看來,雖然在2008-2009年經濟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持續低迷,但我國經濟仍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我國變頻器企業受影響不大,在我國出臺一系列經濟振興規劃,并大力倡導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國內變頻器市場需求旺盛,行業發展快速穩健。再生能源用變頻器市場在2011年為72億美元的規模。預測今后5年該規模將會倍增,到2017年將超越190億美元。
變頻調速技術較早用于煤炭行業的是礦井提升機,目前發達國家已將變頻器普遍用于帶式輸送機的調速或帶式輸送機起動控制、風機調速以及水泵的調速。在上述設備中采用變頻器除了提高傳動性能外,更主要的是可以節省能源。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降耗形勢更加嚴峻。由于變頻器可以在許多行業內地節約電能,提高工藝水平,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大力推廣變頻器在各行業的應用可以減輕電力行業發電量指標的壓力,節約電能的同時減少排放量,降低能耗。“另一方面,電力行業也是變頻器產品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從我國火電廠中與變頻器相關的控制過程看,風、煤、水、渣和尾氣系統的傳動裝置都適合中、低壓變頻器的應用。”北京某變頻器廠商技術負責人透露。
隨著本土品牌的興起,本土變頻器企業的市場份額正逐步擴大,特別是近幾年出現加速替代外資品牌的趨勢。
目前,由于技術和資本實力等方面的制約,導致本土企業的發展“原地踏步”。據業內專家預測,目前中國市場上變頻器安裝容量(功率)的增長率實際在20%左右,預計至少在1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才能飽和并逐漸成熟。中低壓電器設備變頻器的市場規模增長在10%~15%的水平,但2011年的增速超過了高壓變頻器,達到了30%的加速發展,預計市場規模已接近200億元。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變頻器市場的增長速度高達20%左右,遠遠超過同期的GDP增速,而市場的擴大和用戶端需求的多樣化,促使國內市場上的變頻器產品功能不斷完善,集成度和系統化程度越來越高,操作更加方便,并出現了適合一些特殊行業的專用變頻器產品。
近年來,我國變頻器市場一直保持著12%~15%的增長率,預計至少在今后5年內,變頻器市場需求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而在10年以后,變頻器市場才能逐漸飽和。
當然,隨著用戶需求的進步和多樣化,變頻器產品的功能在不斷完善和增加,集成度和系統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并且已經出現某些領域專用節能變頻器產品。變頻器的節能原理為:變頻器使得電動機及其拖動負載在無需任何改動的情況下即可按照生產工藝要求調整轉速輸出,降低了電機功耗,在節能減排領域有著巨大獨特的優勢,達到了系統運行的目的。
從整體看,目前我國變頻器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由于市場吸引力,不但市場已形成一定規模,而且潛在容量也十分可觀,不斷吸引著行業新參與者,變頻器技術的發展,使變頻器在電力、水泥、電梯、礦山、冶金、交通等現代化領域得到的推廣和應用,相信變頻器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市場前景看好。變頻器企業應該借著“十二五”節能減排的東風,更好的樹立節能的觀念。將產品的節能性能更上一個臺階,這對于變頻器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ybzhan@vip.qq.com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4、合作、投稿、轉載授權等相關事宜,請聯系本網。